丁工NX2406
NX2406及星空外挂的安装
NX2406角色设置及许可补丁加载
常用刀具的创建及使用场景
底壁铣
平面去毛刺
槽铣削
平面文本(2D刻字)
2D线框平面轮廓铣处理器
面铣-中间刀路
面铣-单向-往复
型腔铣
自适应粗加工
深度轮廓铣
区域轮廓铣
曲线驱动
固定轴引导曲线
清根铣-单刀路/多刀路/参考刀
3轴去毛刺
轮廓文本
钻孔
机床加工周期与单补移动
螺纹加工
孔铣
程序操作和刀轨编辑
ug仿真及过切检查
刀具库的创建及调用
加工模板的创建及调用
加工数据库的创建及调用
后处理的安装
星空外挂
程序优化
常用的7种倒角策略
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
-
+
首页
程序优化
# 程序优化 ## 1修改侧倾刀轴 在一个斜面上有个凸台,用传统的等高做去会有很多提刀,  ### MCS设置 ``` 双击WORKPIECE--指定部件为工件,指定毛坯为包容块 双击MCS--指定机床坐标系选择对象的坐标--鼠标点击工件底面--点击指定机床坐标系对话框--动态--调整坐标箭头让z轴朝上--确定 安全平面:选择部件顶面往上50 隐藏毛坯:ctrl+B ``` ### 创建工序 ``` 右键WORKPIECE--插入工序--“深度轮廓铣-陡峭”--刀具R3球刀(圆柱根部圆弧半径3mm)--确定 ``` ### 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陡峭范围:无 每刀切深:0.1mm #几何体 指定切削区域:原则凸台侧面及根部圆弧 #策略 层到层:沿部件斜进刀 斜坡角:3度 #非切削移动 进刀:封闭区域进刀类型与开放相同,开放区域进刀类型圆弧 转移快速: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转移类型都为上一平面1mm #公差和安全距离 内外公差:0.01 ``` ### 优化程序 因为凸台底面是哦斜面,程序肯定会有很多跳刀的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修改“刀轴”为“指定矢量” ``` #优化1更改刀轴矢量 刀轴和刀具补偿--轴选择“指定矢量”--指定矢量下拉框选择曲线上的矢量,然后鼠标点击圆柱上和斜底面互为垂直的直线 #优化2增大最小切削长度 主要--最小切削长度110 #优化3加高刀路避免第一刀吃刀过多 策略--勾选在边上延伸--延伸距离5mm ``` ### 设置刀具垂直往下走 ``` 右键程序--刀轨--侧切刀轴--手动侧倾改为用户定义--参考选择“+z”--确定 ``` ## 2拐角过切 老机床的xyz轴都会有磨损,例如在对正方体四个侧面环切的时候,可能会把四个边的棱角铣过切如下图所示, 补救措施:让每一层每一个面的刀路都是一个独立的进刀,就能有效解决过切的问题。  ### 1将部件复制到一个新层 ``` #1先把部件复制到第二图层 点击“复制至图层”按钮--鼠标选择部件--确定--在目标图层或类别中输入2--确定 点击图层设置按钮(ctrl+L)--关掉1图层并把2图层设为工作层 ``` ### 2边倒圆 ``` 在建模模块中使用边倒圆命令给4条竖边倒圆角R0.001(这个值相当于没有倒角) ``` ### 3MCS设置 ``` 双击WORKPIECE--指定部件为工件 双击MCS--对象的坐标--选择部件顶面--安全距离50--确定 ``` ### 4创建工序 ``` 右键WORKPIECE--插入工序--深度轮廓铣--刀具R3球刀--确定 ``` ### 5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陡峭空间范围:无 每刀切深:0.1mm #几何体 指定切削区域:选择锥体的4个面,注意不要选择圆角(重点!!!) #策略 切削顺铣:层优先(重要!!!) 层到层:沿部件斜进刀 斜坡角:3度 #非切削移动 进刀:封闭区域进刀类型与开放区域相同,开放区域进刀类型为线性-相对于切削,长度150%D(目的是:让刀具在工件以外进刀,在工件以外退刀),高度0,最小安全距离选“无” 转移快速:区域之间的转移类型设为直接,区域内的转移方式设为无,转移类型设为直接 #解决拐角处机床震动大 【转移快速】 光顺进刀/退刀拐角:勾选 平滑移刀拐角:勾选 光顺半径:100%刀具直径 #公差和安全距离 内外公差:0.005mm ``` ### 6查看效果 |  |  |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## 3无痕进刀 进刀退刀都在工件以外,这样就不会产生进刀痕迹了  ### 1交叉进退刀 创建工序 ``` 创建工序--平面铣--刀具D10--确定 ``` 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指定部件边界:选择部件顶面 指定底面:选择部件底面 切削模式:轮廓 ``` 优化进退刀 ``` #策略 凸角:延伸(加工的时候能很好保护4个尖锐的角) #主要 从新选择部件边界:不能用面,用曲线,边界类型开放区域,然后选择顶面4条棱边,刀具侧左侧 ``` ### 2重叠进退刀 创建工序 ``` 创建工序--平面铣--刀具D10--确定 ``` 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指定部件边界:选择部件顶面 指定底面:选择部件底面 切削模式:轮廓 ``` 优化 ``` #非切削移动 【进刀】 开放区域进刀类型:线性-相对于切削 长度:300%(目的是让进刀线跑到工件以外) ``` ### 3缺口处定点进退刀 创建工序 ``` 创建工序--平面铣--刀具D10--确定 ``` 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指定部件边界:选择曲线--相切曲线--选择顶面的棱边(注意不要选择缺口棱边),边界类型封闭,刀具侧外侧 指定底面:选择凸台底面 切削模式:轮廓 ``` 优化 ``` #先把尖锐的棱角优化一下 【策略】 凸角:延伸 #修改进退刀位置 【非切削移动】 起点钻点:指定点--选择缺口外一点作为进退刀点 ``` ### 4z轴超行程  创建工序 ``` 创建工序--平面铣--刀具D10--确定 ``` 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指定部件边界:选择曲线--边界类型封闭,刀具侧内侧--选择左边的圆孔顶边--鼠标中间确认--选择右边的圆孔顶边 指定底面:选择部件底面 切削模式:轮廓 ``` 不需要螺旋下刀设置 ``` 【非切削移动】 进刀:把封闭区域进刀类型设为与开放区域相同,开放区域进刀类型改为圆弧,半径50%D,勾选在圆弧中心处开始进刀 转移快速:安全设置选择平面,指定平面为工件最高面往上1mm ``` 优化z轴走刀路线 ``` #1加工一个空后提刀再进行移刀(解决过切的问题) 【非切削移动】 进刀:将开放区域的进到类型高度改为21mm(此值要大于孔深) #2移动跳刀先 右键程序--刀轨--编辑--选择最上面的跳刀横线--点击移动按钮--yc增量输入50(往y轴正方向移过去50mm),zc输入-80(表示再往下移动80mm)--确定--覆盖刀轨--确定 ```  ### 5钻孔退刀反转排屑 钻好一个空提刀,提刀的时候让主轴反转,起到一个排屑的效果 | S1000 M03 正传<br/>G94 G01 Z-35 F600 钻到底后<br/>G0 Z-34.95 刀具往上抬一点<br/>S2000 M04 反转 | |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 | 创建工序 ``` 创建工序--hole_making--钻孔(第2个图标)--确定 新建刀具--hole_making--钻头(第2个图标)--系统名称D16A118(直径16,刀尖角度118)--确定 ``` 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指定特征几何体:框选所有孔 运动输出:单步移动(重点!!!,如果选择机床加工周期,那么循环里的任何一个方法都没有反转) 循环:深钻,深钻设置如下: 进刀条件:不需要设置,可以把所有勾选全部去掉 退刀条件: 底部释放距离:0.5(钻到孔底的时候让刀具往上提0.5mm) 主轴--活动:勾选(激活) 主轴模式:RPM 主轴速度:2000 反向:勾选(主轴反转) #进给率和速度 主轴转速:1000 进给率:600 #策略 顶偏置:1mm 底偏置:盲孔不起作用,无需设置 Rapto偏置:1mm(R平面即下刀安全平面) #非切削移动 转移快速:将转移类型改为“z向最低安全距离”(让提刀低点) ``` 后处理 ``` S1000 M03#主轴正转,转速1000 G94 G01 Z-34.807 F600#每分钟进给模式,G01加工到底孔位置 G00 Z-34.307 #提刀0.5mm S2000 M04#主轴反转 Z1 #刀具抬至R平面 X50 #移动到下一个孔位 S1000 M03 #主轴正传 G01 Z-34.807 #开始钻孔 ``` ### 6程序合并  选择R1文件夹--点击创建程序按钮--选择第二个图标程序合并(OPTIMIZED_NC)--确定后出现弹窗: 非切削移动--转移快速--公共安全设置--安全设置选项选择平面--指定平面选择工件最高面往上1mm--确定 把程序拖到新创建的程序合并文件夹下面,并右键这个程序合并文件夹点生成 |  |  | |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 | |  | 1鼠标选择R1文件夹<br/>2点击创建程序<br/>3类型选择平面铣<br/>4选择合并程序图标并点击确定<br/>5在快速转移里指定安全平面为工件最高面往上1mm后点确定<br/>6此时你会看到R1文件夹下多了一个文件夹“MERGE_PATH_PLANAR”<br/>7把R1文件夹下的程序全部拖入到程序合并文件夹下面(“MERGE_PATH_PLANAR”)<br/>8右键程序合并文件夹“MERGE_PATH_PLANAR”后点击生成刀路看结果、 | | ### 7反向素材 反向素材定义:重新创建一个素材,在素材里面编写程序,并把这个程序适配到工件里面去 #### 用普通方法做一遍 MCS设置 ``` 双击WORKPIECE:指定部件为工件 双击MCS:安全距离50 ``` 创建工序 ``` 右键WORKPIECE--插入工序--型腔铣--刀具D3--确定 ``` 参数设置 ``` #主要 每刀切深:0.3 切削顺序:深度优先 #几何体 指定切削区域:选择要局部开粗的槽 #非切削移动 【封闭区域】 斜坡角:3度 高度:1度 【开放区域】 进刀类型与封闭区域相同 【转移快速】 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转移类型都改为上一个平面1mm ``` 结果 ``` 刀路很乱 ``` #### 用反向素材方法做一遍 1先回到建模模块给部件局部槽创建一个包容体 2使用减去(差集)命令把形状剪出来 3把工件隐藏起来 4使用修剪体命令把差集后的形状稍微修剪一下 5回到加工模块 6创建工序 ``` 创建工序--型腔铣--刀具D3--几何体选择MCS_MAIN--确定 #主要 切削模式:跟随部件 每刀切深:0.3mm 切削顺铣:深度优先 #几何体(关键设置!) 指定部件:空白区域鼠标右键后会出现一个下拉框--选择面--然后框选整个差集后的形状,然后按住shift键点击形状的顶面(不选顶面)--确定 指定切削区域:空白区域鼠标右键后会出现一个下拉框--选择面--然后框选整个差集后的形状,然后按住shift键点击形状的顶面(不选顶面)--确定 指定修剪边界:选择方法面,修剪侧外侧,选择差集后的形状顶面 #非切削移动 【封闭区域】 斜坡角:3度 高度:1度 【开放区域】 进刀类型与封闭区域相同 【转移快速】 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转移类型都改为上一个平面1mm ``` 7:ctrl+shift+U显示所有 |  |  |  |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tyjs09
2025年7月18日 16:50
转发文档
收藏文档
上一篇
下一篇
手机扫码
复制链接
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
复制链接
Markdown文件
PDF文档(打印)
分享
链接
类型
密码
更新密码